2)五十 战前准备(下):可俺们有机械化_170_迷失在一六二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为上弦和瞄准被分成了两个步骤。而且在人体工程学方面设计的相当出色——前端有握把,托架尾部则和步枪一样是顶在肩膀上,以保持射击姿势的稳定,这样大伙儿的命中率都提高很多。只要不是高度近视,60米范围内弩箭落点基本都能控制在一个0.8米直径的靶子上。

  这种精度用来射击人体已经足够了,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制弩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。于是在各项测试合格以后。这种弩机开始被作为火枪的补充替代品而大量生产。

  弓在明朝军队中装备很多,而且并非管制武器,海南这边民风剽悍,就连普通猎户家里往往都有一两把弓,因此穿越众们在收集原材料的时候很容易。

  他们首先搜刮了临高县武库,这里先前好歹也是个百户所,武库中还是有一些存货地。经过一通彻底翻检,扣除那些锈蚀腐烂的,在仓库里总共找到了二十多张弓背,以及五十多条加工好的弓弦。再加上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。又从民间收了些质量好的材料,兵工厂便再度开工了。

  不过这次的主角从王若彬变成了肖朗。这小伙子非常娴熟地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机床技艺,用电动机床制造那些弩机配套零件效率极高,只要有人设计出第一套样板来,肖朗就可以用硬木块加工出完全一模一样的配件。

  截止到几天前,他们得到即将开战的消息时,穿越者们已经拥有了将近七十把加工好的强弩。加上原有的六十来支火枪,总算能把所有人员都给武装起来了。

  最近这段日子,领到了弩机的同志们都在忙着练习射击,虽然在制造时把其它配件给统一化了,但毕竟作为核心的弓背和弓弦都是单独收来的,这就导致每一把弩的撅张力都不太一样。唐健要求大伙儿没事多练练,尽快习惯分配给自己地弩机,或者说——找到“手感”。

  和火枪子弹相比,弩箭地制造可就要方便多了——把大小合适的硬木段成批送入电动车床入口,拉出来就是长度直径完全一样地光滑木杆,连重心都差不多。然后再去装上铸铁箭头。黄建成那边的炼铁高炉已经发展到第二代,用铁水浇铸一次可以作出上百个箭头,用电动砂轮稍微打磨一下就非常锋利——有了电力就是方便。

  箭头特意给浇铸成了三棱形,射入**之后形成的三角形伤口极难包扎。如果不是因为沙模做不出太复杂的样式来,黄建成甚至想给箭头上开血槽,那威力更可以倍增了。

  在高强度练习之下,这种弩机的缺点也开始暴露出来:每次射击都要弯腰用力拉弦,一两次还行,但在连续射击了十多次以后,大多数人就连腰都弯不下去了。

  “苦练叉腰肌!”很快成为团队中最流行的口号,所有人都被要求在临睡前至少作1

  请收藏:https://m.uzsys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