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七五三 千里迢迢_迷失在一六二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因为活不下去而杀官造反的老百姓,他们依旧抱着同情的态度——虽然这年头“官逼民反”和“杀人魔王”之间其实相差不远,那些因为自己活不下去而造反的穷人,在拥有了力量后却往往表现的比原本那些官吏更加凶狠残暴,这种事情在所难免。但无论如何,他们可没兴趣为了一个封建王朝,而向那些造反农民动手。

  就算不考虑“政治正确”,仅仅从效益比上来说——先前琼海军出兵登州,一方面是需要在明帝国面前展现实力;同时在大陆上获取立足点和分基地;同时还能大量收揽难民,减少中原王朝的损失,以及顺带着削弱了满清的力量——当然最后一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

  在综合了这么多有利因素之后,他们方才出兵作战,之后果然顺风顺水,一战成功,也捞到了最多的好处。而之后肖朗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时候强行夺取旅顺,虽然也勉强成功占领,可之后却陷入了与后金的长时间拉锯战中。

  虽然在解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,没让后金占到什么便宜,但他们本身却也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花费在“pvp”上,旅顺口基地迟迟不能从单纯军事用途上摆脱出来,这对于向来讲究效益的琼海军来说,无疑是不可接受的。

  所以庞雨果断提出止损,要求撤销旅顺口基地的意见得到了后方委员会的支持,就连肖朗自己也不好反对。

  而现在,洪承畴居然想要他们千里迢迢的跑到陕西,去为大明朝扫平叛逆?就连他们这个小团体中最热衷于军事,向来是闻战则喜的胡凯,徐磊二人都明确表示了反对之意,更不用说吴南海,陈俊这些地道的“种田派”了。

  所以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一开始就被排除。

  …………

  但是之后,关于洪承畴所提出的,用人口换物资的计划,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重视,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

  “……都是些很诱人的条件啊。”

  众人都已经仔细阅读过那封信,不得不说,洪承畴这个人确实有能耐,他与琼海军以前从没接触过,却显然对他们做过非常详尽的了解。书信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,却是深悉人心,提出的条件令短毛们很难拒绝。

  ——只要琼镇同意接受,并且愿意提供粮食支援,陕西方面可以负责把人送到山东。而要求交换的物资也不一定是军事用途。对粮食和布匹这类民生物资的需求量反而更大。很明显,洪承畴非常清楚陕西民变的核心问题之所在。

  ——人多,粮少,养不活那么多人。

  大明朝进入到崇祯年,可以说真是天灾人祸全都来了。西北地区连续数年的大旱灾,粮食绝收,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唯一的生活来源。而关中平原历经千年开发,本就是生态平衡十分脆弱的地方,当地土地过于贫瘠,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uzsys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