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终章 九三年(廿一)_新顺173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完全依靠爪哇和印度棉发展起来的。

  李欗固然和稀泥,但对于维系一个内部联系密切的贸易的概念,理解的还是到位的。

  这是南北之间的争端。

  很快,又有别的争端,越来越乱。

  一统派认为,废弃漕运之后,京城和江南的联系,只靠海运,固然说海军基地都在渤海,但终究不稳妥。

  伴随着黄河夺清河工程的基本完工,朝廷应该修一条从京城到金陵的铁路。

  一来,万一海上有什么事,那也方便调兵。

  手里有兵,且随时能去,才能做到维系统治。不然的话,说什么都白扯。再说了,陛下你怎么上来的、怎么依靠海军切断经济中心和京城的联系,您心里有数吧?

  二来嘛,废漕运的地区,以及黄河改道之后遗留的问题,着实有点多。

  今儿起义、明儿反叛、后儿无生老母的,这也不太行。

  是以说,修一条和京汉并行的、贴近原本运河河道的铁路,是很有必要的。

  当然,修铁路,得花钱。

  而这钱,钱袋子们则根本反对出。

  理由肯定是五花八门。

  经济账,和政治账,肯定不是一回事。

  而这里面,又牵扯多了去的利益。

  比如说,搞海运的利益:你修了铁路,海运岂不是受影响?

  但是,基本上,反对的时候,肯定不会说自己利益受损,而是一定要反着说。

  当然,反着说也肯定对。

  那就是,从废漕运到现在,一直走海运。漕运已废,海运兴起几十年了,如今又有火轮船相助,这从京城到金陵的铁路,就算修通了,那不是毫无经济利益?几十才能收回成本?

  若举债,给息几何?

  若不举债,这是条经济上算起来肯定相对来说不合算的铁路。

  既是用国库之银,那这些钱,修东西向的铁路不好吗?或者修从西京到开封的铁路不好吗?

  哪怕说,不修铁路,用来迁民至扶桑,解几十万百姓之饥馑不好吗?

  这只是海运集团一方面的阻挠,实际上,长江航运、京汉运输茶叶的、对于朝廷心怀不安的江南资本等等,反对的声音多了去了。

  除了这些出于利益反对的。

  李欗上台的另一大助力,是一群实学派中的激进派,或者叫理性主义派。他们是真准备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。

  这一部分人的力量,还相当不小。

  他们觉得,之前往松辽、蒙古、西北地区修铁路,这都能理解。

  为了方便迁民嘛,这是符合他们对未来的设想的。

  好,现在这些事办完了,朝廷财政好容易缓过来了,有钱了,为啥要修这条路?

  不是说,不该修。

  而是说,事有轻重缓急。

  现在,修一条穿过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铁路,难道不应该排在修这条路的前面吗?

  若是修好了这条路,是不是可以方便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uzsys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