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14章 人是物非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俄罗斯的流放之地,但是海参崴他免费旅游啊,全程包吃住不说,走的时候还给送土特产啊。

  你以为海参崴的土特产是海参?

  海参只是海参崴土特产的一种。

  海参崴的土特产还有很多,比如做工精美,挂在墙上可以当装饰品的团扇。

  比如在欧洲价格昂贵到普通人不敢看,在海参崴却是地摊货的各种皮草。

  又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医疗集团生产的各种药品,以及保健品。

  有钱人最重视的不是赚钱,而是健康。

  都已经是有钱人了,如果还在拼命赚钱,那就说明还是缺钱。

  药不能乱吃,保健品还是可以的。

  保健品这玩意儿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,人参泡酒总会吧。

  人参买不起,枸杞要不要了解一下?

  一场流行感冒就能导致几十万人死亡的年代,家中应该常备板蓝根。

  板蓝根是传统中草药,并不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医疗集团的发明,不过这并不影响符拉迪沃斯托克医疗集团,将板蓝根推向世界。

  更好的药当然也有,但是因为材料稀少,制备不易,不对外出售。

  中药在清帝国被打压,是因为某些人的利益需求。

  时下西药还没有大行其道呢,甚至都没有西药这个概念,所以中药的崛起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  哦,板蓝根在海参崴不叫中药,就叫板蓝根。

  中医在海参崴也不叫中医,就叫医生。

  汉语在海参崴也不叫汉语,和俄语一样,是海参崴的官方用语之一。

  海参崴的官方用语只有汉语和俄语,那些不会汉语和俄语的人,可以慢慢学。

  如果连学都不想学,那抱歉,您老哪来的回哪儿去吧。

  当然现在海参崴已经有英语社区,和法语社区了。

  如果一辈子不出英语社区或者法语社区的话,那也是可以的。

  但是要看报纸的话,那就需要别人翻译了。

  海参崴只有一份报纸,《西伯利亚周报》,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《西伯利亚日报》,以及《西伯利亚晚报》。

  但不管是日报还是晚报,只有海参崴官方才能创办,其他人想在海参崴创办报刊杂志的话,西伯利亚矿场欢迎你。

  这样的海参崴,其他人先不说。

  对于米柳京来说,符拉迪沃斯托克简直就是完美城市。

  如果建设水平能再好一点,那就更完美了。

  其实现在已经很不错了。

  海参崴市政府办公大楼前面是帝国广场。

  帝国广场都有了,怎么能少的了帝国大厦呢。

  帝国大厦不是乔治建的,而是帝国银行建的。

  在建。

  帝国银行旁边,是西伯利亚银行修建的阿穆尔大厦。

  阿穆尔大厦同样是在建。

  阿穆尔大厦旁边,是海参崴市政府修建的西伯利亚大卖场。

  西伯利亚大卖场已经开业,虽然建筑不甚高大宏伟,装修也不够富丽堂皇,但它却是海参崴最热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uzsys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